无源互调抑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摘要:
- 介绍了无源互调的概念,并简要回顾了无源互调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无源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重点对近几年无源互调抑制技术和低无源互调干扰器件设计进行了总结。导致无源互调问题的因素很多,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控制干扰的电平,以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分别从系统的频率和功率设计、接触非线性的抑制和工艺结构优化等方面综述了无源互调抑制方法,并从频率设计和非线性抑制方面展望了无源互调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叶 鸣,贺永宁,孙勤奋,等.基于热电子发射非线性的波导结无源互调机理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12,(3):55.
YE Ming,HE Yong-ning,SUN Qin-fen,et al.Study on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Mechanism of Waveguide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Nonlinearity of Thermal Electron Emission Effect[J].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2012,(4):55.
[2]叶鸣,贺永宁,孙勤奋,等.大功率条件下的无源互调干扰问题综述[J].空间电子技术,2013,(1):75.[doi:10.3969/j.issn.1674-7135.2013.01.015]
YE Ming,HE Yong-ning,SUN Qin-fen,et al.Review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terference Problem under High Power Signals[J].Space Electronic technology,2013,(4):75.[doi:10.3969/j.issn.1674-7135.2013.01.015]
[3]吴春邦,杨文丽,刘波.导航卫星天线收发系统耦合分析与仿真[J].空间电子技术,2009,(2):82.
[4]钟鹰,于飞,孙勤奋.C波段卫星天线无源互调的性能验证[J].空间电子技术,2007,(2):19.
[5]陈 翔,崔万照,李 军,等.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无源互调检测与定位技术[J].空间电子技术,2015,(6):1.
[6]何鋆,李军,崔万照,等.分布式无源互调研究综述[J].空间电子技术,2016,(4):1.
[7]李殷乔,雷继兆,佟金成,等.通信卫星无源互调控制及验证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17,(2):47.
[8]王琪,狄学峰,李秋强,等.S频段低无源互调同轴滤波器设计[J].空间电子技术,2017,(6):49.
[9]高凡,赵小龙,叶鸣,等.一种基于偶极子近场耦合法测量无源互调的方法[J].空间电子技术,2018,(3):12.
[10]李砚平,王海林,彭璐,等.一种微振动条件下金属网天线反射面的PIM测试方法[J].空间电子技术,2018,(3):45.
备注/Memo
李霄枭(1989—),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无源互调的产生机理和低无源互调微波部件设计。